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731章 伟大的鲁迅为女性呐喊 二十

第731章 伟大的鲁迅为女性呐喊 二十


  第731章伟大的鲁迅为女性呐喊(二十三)

  悠悠飞《家庭手抄报》内容:

  在我们对单四嫂和祥林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爱姑的出现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反抗和自救的一丝希望。如果说,祥林嫂对于封建神权的怀疑和反问透露出了朦胧的反抗意识的话,那么爱姑的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则是鲜明的,强烈的。

  爱姑的出场颇有戏剧性和反思意味。爱姑同样是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村妇女,但是在其头脑中却有着深深的男女平等的意识。爱姑十五岁出嫁,在施家“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却不料还是遭到了丈夫的嫌弃。在丈夫另结新欢后,原本善良、本分、顺从丈夫的爱姑,变的胆大、泼辣、不屈不挠,把施家闹的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施家无法,只得请来了乡绅慰老爷从中说和,然而爱姑却认定慰老爷让她拿八十元“走散好”的处理方法“不通”,定要讲理到底,“要闹的他们家败人亡”。在旧时代,这个怕是石破天惊的行为吧,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敢于和封建旧道德做决绝的抗争,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这场和封建道德的斗争,还是以爱姑的失败收场。施家请来了与县太爷换过帖的七大人,爱姑在大庭广众之下对于在施家所受到的欺凌和冤屈作了严厉的控告,大骂丈夫是“小畜生”、公公是“老畜生”,为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广大妇女出了一口气。但是,在地主老爷的威逼下,还是以施家出九十块钱,双方“走散”结案。在爱姑的眼里,慰老爷和七大人是“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给自己主持公道。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慰老爷和七大人正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封建秩序和封建利益都是七大人之流操纵的,寄希望于他们和出卖自己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一个典型的“夫为妻纲”中,妻贤造就了夫恶的例子,但是爱姑的坚决反抗,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自身的悲剧色彩。另一方面,在爱姑的潜意识里,也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事。在封建社会,只有休妻,没有离婚,被丈夫休掉的妇女其社会地位甚至连寡妇都不如。所以,爱姑才会反抗,讨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她的潜意识里,封建伦理道德中“从一而终”的观念还占据着统治地位,尽管她反抗强烈,意义依然有限。

  对于这些女性的描述都跳不过勤劳,本分,善良这些美德。但是,为什么她们在受到戕害的时候,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同情,而且还戕害的如此理所应当呢?引用作家刀尔登的话,就是“中国传统封建道德观中,道德高点压倒一切”。而这个所谓的道德高点,就是男权主义,就是强加给女性的这一系列的道德上的枷锁。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就是永远没有独立地位,可以任由男性裁定其命运的附属品。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封建史上随处皆是。唐代张巡在安史之乱时固守睢阳,被围困的粮草断绝,士气低落,张巡杀了自己的妾,将她的肉分给将士吃。以此为开端,不出多日,城中妇孺老幼三万多人被屠食殆尽。各方名士都请求表彰张巡,且主流意见都认为食人过小,守城功大。无怪乎鲁迅说封建礼教“吃人”了,但本质的看来封建礼教是教育人甘愿被吃。在明代戏曲《双忠记》中,这个历史事件被描述为“仗义杀人”。张巡成了有情有义的汉子,他的妾也成了知书达理,甘愿牺牲的人。流传这样的戏剧版本,想必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男人都要忠烈如张巡,女人都要明理如张巡之妾,方可万世留名。这样抹杀人性的封建礼教真的是恐怖至极。“许多事情,都如《双忠记》之于张巡事

  ,涂饰一番,便成高节,成大义,成美谈。”

  迥异于以上三个女性形象,子君是一位出生于封建家庭,但受过教育,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的城市知识女性。她藐视封建包办婚姻,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她有着妇女个性解放的强烈思想:我就是我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她以此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奋斗,并且和涓生结合。然而,这也成为他们悲剧的开始。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在当时被认为是伤风败俗,坚守封建的局长将涓生解职。由此,涓生和子君没有了维持家庭开支的经济来源,子君也就逐渐成为涓生的负担,并且最终被涓生抛弃。子君不得不回到了她那封建的旧家庭,最终抑郁而死。

  子君是一个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她的悲剧既有客观原因,又有很多的主观原因。封建伦理道德不能容忍自由婚姻,不能容忍封建家长制被践踏,因而他们的结合与当时的现实是格格不入的。封建礼教是他们的最大障碍,脱离了社会改革的个性解放注定是走不远的。另一方面,子君一味沉醉于自由婚姻的追求中,脱离了婚姻生活的现实需要,走出了封建家庭,又埋头于所谓的小家庭的幸福之中。思想变得狭窄,眼光变得短浅,依附于男人,没有经济权。这也是她“未褪的旧思想”。

  子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那个特定的时代造成的。此时的女性,低眉顺眼服从封建礼教依然被悲惨的压迫着,而追求自由的,最终仍然被封建礼教所吞没。

  封建社会将亡未亡之际,封建势力反而反扑的更为凶猛,更加顽固。女性在生活中或从或反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对于封建礼教对女性影响的再认识和反思,有助于我们了解女性受封建礼教戕害的悲惨史实,结合鲁迅小说作品中经典的女性形象做说明,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也可以使这些阐释更加浅显,一目了然,并且植根于心。

  结论

  中国的礼教,虽然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并且其中的有益之处流传至今,但是它在很多方面的本质上是摧残人性的,对于女性尤甚。她们忍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承受着来自政权,夫权,族权,神权的多重压迫,艰难的生存在社会的底层,被奴役着、压榨着。封建礼教史,就是一部妇女的血泪史。

  女性意识,反映着社会制度对于女性的影响。原始社会至汉代以前,男女平等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两性关系是自然的伦理关系。封建社会在礼教的作用下,女性意识趋向妇德,并趋向奴隶化。女性等同于性功能的角色,被当作生育工具,女性意识被压抑和束缚着。经过男性改造的女性形象,要么是遵守社会伦理的模范,要么就是违背社会伦理而遭训斥的罪人。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其代表性和系统性,以其为例,能够更好的说明本文的宗旨。在反思封建礼教于女性的影响之外,还可以昭示出妇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维护女性权益,尊重女性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于封建礼教于女性影响的研究还是很有限的,仅是点到而已。对于妇女,女权的研究还可以更加的深入和全面。我们当在现实和理论中持续关注和学习此类问题,以获得更加深入和权威的见解。

  谢辞

  在本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多谢付素娥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多谢老师给我耐心讲述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以及资料搜集和整理的科学方法,使我的论文写作更加的有条理和目标,并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感谢付老师对于我的论文的耐心修改,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范崇俊《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3】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5】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州出版社出版,1992年。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董炳月译,新世界出版社,2002。

  【9】谭正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

  【10】翦伯赞《先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24690.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