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177章 积极向上 六

第177章 积极向上 六


  第177章积极向上(六)

  悠悠飞《家庭手抄报》内容: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在花园的池塘边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着,心中不悦。大臣解缙见此,立刻赋诗一首献上;“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寥寥数语,使得龙颜大悦。从此,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透过以上两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阿谀者抓住了人性的一个弱点爱听好话,爱听恭维的话。第二,阿谀者所言不择是非。第三,阿谀者多是工于心计的人,阿谀另有目的。因此,《说文》注释:谀,谄也。《庄子·渔夫》解释: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荀子·修身》认为: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实践证明,一个缺乏自知、缺乏自省、缺乏自觉的人,在谀言的浸淫下,往往会自我膨胀,产生错觉,失去对人、对事起码的、基本的是非好恶判断力。唐代崔颢就说过:“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中有言:“当我赞扬他憎恶谄媚之徒时,他就会欣然首肯,却不知他已经接受了我搔到痒处的谄媚。”法国作家里哀在他的名著《吝啬鬼》里,借一个名叫法赖尔的角色之口,把爱拍马者的心理和盘托出:“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恭维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为此,我们说:赞美是人之美德,但喜欢听赞美,就意味着贪婪!“谀词”往往好听顺耳,但包藏钓钩。一些善谀者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说着“美丽的谎言”,但甜言蜜语中却另有所图。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许多吻你手的人,也许就是要砍你手的人。”如果我们不辨是非,闻甜言而心动,以巧饰为真实,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信其实而不信其虚,便会上当受骗。大量事实证明,“悦谀”往往可以使本来能够大有作为的人少有作为,使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无所作为,甚至走向反面,名节不保。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应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对各种捧场和曲意逢迎,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我认为,能把溢美之词、浮夸之言、虚华之语拒于心门之外的时候,真正的成熟、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

  二不惑于诱。诱,诱惑也。“诱惑”一语出自《淮南子》:“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也;所谓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适情辞馀,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诱”为先导的意思;“惑”则是给人以假象之意,“诱惑”,就是诱导别人离开正常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步入另途。

  面对诱惑,有四句话值得思量:

  第一句话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当今世界,纷繁复杂,诱惑多多:功名利禄,金钱美色,美味佳肴,豪车大房……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各种诱惑对我们的考验是每日每时、无处不在。就是读书深造之地、幽雅之地、宁静之地的大学校园,在利益多元、浮躁鼓动的年代,诱惑同样纷至沓来:“一唱成名”、“一讲成名”、“一演成名”,甚至“一窃(文)成名”,等等,目不暇接,令人心旌摇曳。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向往和不断拒绝诱惑的较量过程。

  第二句话是“陷人的深渊有它诱人的地方,要当心它的外貌。”这是雨果说的一句话。实践证明,种种诱惑,都有着遮人眼目的漂亮外衣。有种植物叫夹竹桃,花色淡红,娇艳无比。在诗人笔下,她疏叶青青,挟风霜而长绿,大有翠竹潇洒之风度;又密蕊菲菲,耐酷暑而吐美,富有桃花热烈之神韵。然而你得当心,有人因为摘花叶入口而丧命,因为它的叶、花、皮均含有剧毒。猪八戒为什么会上白骨精的当,因为白骨精化作了美丽的村姑,而不是一堆白骨。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有人为了美食不择手段,有人为了美色卑鄙龌龊;历史上,凡堕落者,其忏悔中感慨最多的就是无隙不钻的诱惑。究其原因,他们是在美丽的诱惑面前失去了自我。诱惑,是鱼钩上令人垂涎欲滴的香饵,殊不知其后却躲藏着心怀叵测的垂钓者;诱惑,是陷阱里让人食欲大增的肥肉,谁曾想那旁边却躲着虎视眈眈的猎人。可谓悲剧皆缘于美丽的诱惑。

  第三句话是“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这是《淮南子·要略》中的一句话。美丽的夹竹桃有错吗?金钱、美食、美色、豪宅、权力有错吗?从本质上来说都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欲望。泰戈尔有一句名言:“顶不住眼前的诱惑,便失掉了未来的幸福”。人有七情六欲,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度,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某人说他没有欲望,那么这个人一定在说谎,你一定要防备他。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底修斯欣赏海妖美妙的歌声,害怕经受不住诱惑,用蜡封住同伴的耳朵,让同伴把自己绑在船桅上,有了自律和他律,俄底修斯抵拒了诱惑,海妖的歌声失去了作用,海妖变成了岩石。西西弗斯经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在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若想驾驭好自己的生命之舟,必须懂得舍弃、学会舍弃,筑牢心中长城。

  第四句话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在临终前嘱咐他儿子的一句话,就是要重小节、守小节。从这些年查处的领导干部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都有一个奋斗的青年,都有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条是共性的,就是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年轻的同志,可以说我们的人生还刚刚起航,今后的路还很长,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也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心灵“防护堤”,绝不能把生活作风、生活情趣看成是“私事”、“小节”,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欲所困、为欲所害;更不能把那些低级趣味当作新潮、时尚而趋之若鹜,真正慎初、慎微、慎独、慎友。

  总之,诱惑的表象是美丽的,我们要学会鉴别;诱惑的方式是隐蔽的,我们要学会警惕;诱惑的结局是放纵的,我们要学会克制;诱惑的过程是渐进的,我们要学会反思。高尔基告诉我们:“每一次的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希望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少一份急躁与轻浮,多一点冷静与稳重,把精力放在立德修业上,切莫被形形**的诱惑遮住望眼。

  三不惑于奉。奉,奉承也。按《新华字典》的注释,“奉”的本意有一条是“捧”。从这个意义生发开去,“奉”与“谀”的区别主要在于,“谀”是不论是非的谄媚,讲恭维话;“奉”是吹捧、拔高,极尽的是过头话,拔高话,朝真理更向前迈一步的话。东汉学者应劭著作《风俗通》中有个典故:“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五四运动中蔡元培先生在辞职启示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原话:“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意思就是说杀你马的人就是在旁边那些人给你马鼓掌的人,爱之者就是害之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捧杀”的来历。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认可,自己的理念被他人认同,自己的行为被他人肯定,自己的理由被他人接受,无论咿呀学语的稚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都喜好自己被赞扬。渴望赞美,渴望赞扬,渴望赞颂是人的本能、本性、本愿。但不能被赞美、吹捧冲昏头脑。三国时,关羽“骁勇绝伦”,但他有一个特点,爱听恭维话。陆逊看透了这一点,于是在江陵之战中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吹捧他“巍巍功勋,足以长世”。关羽便乐滋滋,昏昏然,甚为轻视陆逊,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结果酿成了一场父子走麦城的悲剧。记得在中学时学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当时老师讲解仲永悲剧的根源是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当然这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这里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社会大众的吹捧,社会大众的“捧杀”,让其父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往往被人奉承一下,就不知东西南北,自信心空前膨胀,甚至失去理智,最终必然为巧言所误,掉进“蜜罐”而亡。

  西方有句谚语:奉承者的舌头比杀戮者的利剑更具杀伤力。想当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发表不久,西方在其媒体上给予大肆的鼓吹,并且借此机会给予其许多奖金、奖品、稿费,很快使其个人账户有了100多万美元。原戈尔巴乔夫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回忆说,戈尔巴乔夫经常在他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伟大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他会读上几个小时,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了,而急待处理的大量文件他却还没有看。”最终,前苏联解体,美国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鲁迅先生早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棒杀”和“捧杀”。原因是对于“棒杀”,人们容易警觉,而“捧杀”则容易温水煮青蛙,“诚心”的赞扬让人看不到危险,粘了蜜糖的吹捧使人乐意接受。作为一个永远追求积极向上的人,要时时警惕甜言蜜语者,警惕口中蜜、腹中剑;时时保持为人的警觉,警觉恭维深处的剑戟;时时告诫自己,不因恭维之语飘飘然,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时时怀有忧患之心,时时抱有自知之明,时时自励奋进之志。[]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18454.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