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 说点仙话:仙的由来

说点仙话:仙的由来


  一、仙:

  仙一般的组词是神仙。

  在民间传说和很多作品中神和仙几乎是一样的存在,大致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长生不老,起死回生或者是移山填海等等特殊的法术或者仙术。

  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

  从字体看,一人一山谓之仙,意为人往高山登,不畏惧困难。有些像是道家归隐山林的意味。

  仙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体系不可以混淆对比。

  〈名词〉

  (1)会意。本作“仙”。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同本义

  仙,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仙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神仙,古代汉族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仙女。

  (8)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话说妖精

  二、神仙的几种说法:

  (1)指经过人的不断修炼,不断领悟,心灵境界达到某一种超脱的状态,人的肉体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神”与“仙”的差别

  神,常作为一种信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他们经常是有职位或者有责任的,不如一些门神,天界的四大天王,龙王等等,有些就是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中国的神在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种的同时也有先天尊神与后天封神两类,先天尊神如三清,后天封神如关羽。

  仙,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仙不同于神有先天的存在,仙只能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把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不是佛教信徒的修行人)翻译成了仙人。

  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体系不可以混淆对比。

  神仙世界

  真则为神仙,幻则为众生。

  古文字是巫家所创,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该字读音的几种不同意思,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种,其字形本义与一般含义不能画等号,只显示此义受创字者之重视。

  “真”在甲骨文里,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鼎”,鼎为高级祭器。

  孤立地看,难以确定其具体会意,但可确定其一个要点,即与“神人”有关,而联系后来的用法,其会意为,真即某种高人的神化,或大巫之超升。

  一说,真字从贞字变形而来。

  贞之本义乃卜问神灵,即通神以了解隐秘的本然事情。

  真与贞同类,皆通往超形世界。

  真字的异体字,是小篆字形,应该比甲骨字更细致地展示了真字的字形本义。

  它结构复杂,上面的匕(hua)、即变化(《说文》曰:“匕,变也”,徐灏云:“匕、化,古今字”),次上为目,表示形体,次下部分表示隐藏,下面的八,表乘载的工具。会意为:者,变化形体而返回神秘世界或返回本原。它与“贞”,有共点又有个“八”。

  《说文》曰:“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这里,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即形上界。

  《庄子·大宗师》云:何谓真人?能登假于道者。

  可见,以真为登假于道,形而上者之谓道,它与《说文》看法本质一致。

  动词真表示归本、归于本原世界,即本原化。从真字的几种词可知,其“义根”是本。

  在巫家两重世界观里,形下世界为不真,若论真幻对立则形界为幻,神界为真可见,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为不真。

  据《汉书·yáng王孙传》,汉武时yáng王孙云:“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

  在真幻对立论上,“不真”的形体世界为幻界,这种幻属于非心因类型。

  古汉字有很强继承(性),体现了巫家的两重世界观,这是他们的根本观念,巫为人间与神秘世界的沟通者、往来者,巫文化里,真字表现了两重世界及形上界的神秘()、本宅(老家)。

  神仙思想的渊源

  它在战国、秦汉之际登上历史舞台不是偶然的,而是此前民间原有的不死思想[4]遭遇战国、秦汉知识下移、社会变动的历史背景终于浮出水面的结果。

  然而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产生前,因为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这类想象还只能是空想。

  《老子》的宇宙论和辩证法为此后庄子的自然主义以及全力钻研谋略、用兵等伎俩的黄老思想都提供了哲学基础;这二者在战国时期的发展使当时的知识文化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神仙家而言,《老子》这两种发展倾向所形成的不同流派——庄子的真人思想和黄老刑名思想都是其知识渊源。

  神仙家的医学渊源

  神仙家祈求长生的实践渊源于上古王官医学。在《汉书·艺文志》中神仙家属于方技类,《艺文志》云方技的渊源:“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说明神仙家是由早先的王官医学孳乳生出的流派的。

  上古王官医学经验积累产生的认识人体的泛系统论和“药”的概念,为神仙家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框架和知识基础。

  以后,在一种执著相信不死的信念下,才有了服食炼丹、导引行气等实践。

  因此,王官医学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积累是神仙家最初的知识来源。

  神仙家的数术渊源

  神仙家的实践渊源除了王官医学外,还有大量数术知识,这是前人较少注意的。

  事实上,数术知识在方士们的实践中占很大比重,正是靠着数术知识的渗入和完善,神仙家们才在早期不成熟的各种实践基础上总结发展成完善的服食(包括辟谷、行气、导引、内丹等)和炼丹术。

  在神仙家实践的早期,数术和服食炼丹等实践结合得还很粗糙,但已显出渗入的倾向。

  数术是古代科技最抽象的水平。

  对神仙家来说,数术的意义在于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为神仙家实践提供了系统的神秘主义理论框架,使神人那一境界有了可通往之的桥梁。

  神仙家巫术、杂祀渊源

  神仙家实践中还有相当多的巫术和杂祀,这是因为其渊源——早期道家中神秘主义因素的存在为古已有之的迷信留有余地。

  巫术、杂祀就是这些迷信。

  巫术是人们相信凭籍一定物品,通过特定手段(咒语、动作)能直接役使和控制自然力的行为。神仙家实践中的辟鬼、下神属于巫术。

  《郊祀志》记李少君能“使物”,如淳曰:“物为鬼物也”;《史记·封禅书》记栾大夜里在家中以法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这些都是以巫术役鬼的内容。

  役鬼术并不是神仙家们发明的,而是有古老的渊源。

  《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检阅百鬼……,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巫术和杂祀是神仙家实践中不得不借用的神秘主义方式。

  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为了达到不死的目的,方士们除了努力寻药炼丹外只能乞灵于巫术和求福于神灵,因此,古老的巫术和杂祀也成为方士们实践的组成部分。

  古代神仙图腾图

  神仙家的特点

  神仙家并非这些渊源简单的组合,而是在战国以降社会变动的条件下产生了质变,最终自成一派。这些质变之处就形成了它的特点。

  它最初是人们的想象,在道家精气概念产生后,原先在王官中的数术、医学等知识都成为方士们探寻不死的手段。

  因为思维的荒诞,技艺的原始,杂祀、巫术也充斥其中。

  但服食养气的产生使它有别于原先以诊病为主要目的的医学(经方之学);炼丹的产生则揭开了古老化学发端的序幕;五行的渗入使巫术变得逐渐精致复杂,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其王官学术渊源的部分。也正是这些内容,在往后的发展中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再壮大成洪流,最终形成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


  (https://www.uxiaoshuo.cc/73/73171/3811094.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