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1188章 北京舞蹈学院

第1188章 北京舞蹈学院


  第1188章北京舞蹈学院

  3、芭蕾舞系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学科始建于1954年新中国舞蹈教育刚刚起步之时,是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建立初期,学科从招生选材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实施直至实习演出的剧目,以及组织安排等方面几乎是全盘接受俄罗斯的教育体系模式,这不仅为中国芭蕾学科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成功模式也被其它舞蹈学科所汲取与借鉴。六十年代后芭蕾舞学科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芭蕾舞学派的优长,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结合中国特色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芭蕾教育体系,培养锻炼出了一支技能全面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表演人才。1984年根据芭蕾舞事业发展趋势的需要,建立芭蕾舞系,设芭蕾舞教育专业和芭蕾舞表演专业。1990年,以教授曲皓、副教授王家鸿、许定中等为代表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芭蕾舞演员》,被授予了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适应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更高需求,自1999年始,设置了“芭蕾舞教学与表演”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专业,招收了首批研究生,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学科建设。在探索教、编、研一体的芭蕾舞蹈教育模式的同时,努力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精深、素质全面、品质高尚的芭蕾舞表演、教育、创作和研究人才。芭蕾舞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重点学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单位,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教授,他们是曲皓、张旭(已故)、黄伯虹、邬福康、陆文鉴(已故)、林莲蓉、贾旋等等,这些老一辈的教育家作为中国芭蕾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为芭蕾舞事业的开拓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今一批在职教授许定中、孟广城、李春华、欧鹿等正以他们为榜样,继续为芭蕾舞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着。建系20年以来,该系毕业学生300多人,毕业班级15个:两届芭蕾舞教育本科班,两届教育专科班,两届成人教育专科班,六届芭蕾表演专业专科班,三届芭蕾表演与教育合一专业本科班。芭蕾舞系在职教师16人,其中特聘外国专家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1人、助教9人。在校生122人,包括一个芭蕾表演专业本科班和四个芭蕾表演与教育合一专业本科班。该系主要课程:《芭蕾基训》、《芭蕾技巧》、《芭蕾教学法》、《芭蕾双人舞》、《外国代表性民间舞》、《芭蕾剧目》、《实习排练》、《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戏剧表演》、《编导课》、《芭蕾舞史》等。改革开放以来,该系与世界各国的芭蕾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不断地参加国际芭蕾比赛、艺术节、出国访问、专家出国讲学等学术活动,以此展示该国芭蕾舞的教学成果和影响并为及时了解世界芭蕾的发展新趋势和动向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十五”规划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艺术教育不仅在行业中处于显要地位,对于推动国民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芭蕾舞(基训、教学法、中外剧目、双人舞、代表性)高等艺术教育系列教材已被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研究项目。该学科在提高人才的培养层次,积极研究人才的培养策略,实施精品教材计划制定中,进行了长足的探索。在教学剧目教材建设方面,除了继承俄罗斯等国传统的优秀剧目外,排演了《关不住的女儿》、《胡桃夹子》、《天鹅湖》、《睡美人》以及《花节》》、《仙女》等片段外,还将具有中国芭蕾舞特色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舞剧片段以及教师们的创作剧目《家》、《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列为实习剧目,并请编导为学生们编排中国题材的剧目。几年来尝试创作和排演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芭蕾剧目,如:《断桥随想》、《无心悬浮》、《梦醒无痕》、《三月沉香》、《舞者》、《走过女人心》、《秋思》等,多种题材和形式的剧目,提高了学生们对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认知,增强专业知识面,并为丰富教材建设作了有益的尝试。为了使芭蕾舞的发展逐步与世界芭蕾的发展水平趋于同步,该系不断聘请法国、英国、丹麦、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古巴、新西兰等外国专家和学者,来系教授芭蕾基训和芭蕾剧目,让学生和教师接受不同流派训练方式和不同舞蹈风格剧目的熏陶,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芭蕾学科经过五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表演、教育人才,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并获得国际及国内各类比赛最高奖项,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如今芭蕾学科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教学模式。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中国芭蕾的教学体系也将日趋完善。该们的目标是立足于自身专业特色,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芭蕾人才,为中国芭蕾舞艺术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4、舞蹈学系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最早建立于1985年,当时名称为“舞蹈史与舞蹈理论系”(简称史论系),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舞蹈学专业系。1996年与“舞蹈科学研究所”和“《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进行合并,正式更名为舞蹈学系。依托北京舞蹈学院国内外一流舞蹈专业技术与应用理论教学的优势,舞蹈学系以培养舞蹈高级研究人才的教学为主体,以全面深化舞蹈学学术研究为支柱,以高水平舞蹈学术刊物为窗口,努力创建具有科学精神、民族特色、创新品质,符合时代要求的舞蹈学学科的科学理论与教育体系。舞蹈学系在本科教育层次开设“舞蹈历史与舞蹈理论专业方向”,主要通过教授扎实的舞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舞蹈专业技能,培养能够紧密联系舞蹈实际,具备良好的文化理论素养与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级舞蹈人才。在研究生教育层次设有中外舞蹈历史研究、中外舞蹈比较研究、舞蹈美学研究、舞蹈文化研究、教育舞蹈研究、舞蹈心理学研究、舞蹈语言学研究、舞蹈人体科学研究、舞蹈训练科学研究等方向。《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中国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专业学术性刊物,1998年正式升格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3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舞蹈学系的舞蹈学学科承担着国家与省部级的数十项科研课题,也因此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院校的“重点学科”;2004年“舞蹈学学科建设”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舞蹈学系凭借着丰厚的学术研究成果建构了中国高等教育较完整的舞蹈学学科体系,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科研队伍:教授(研究员)吕艺生、袁禾、刘建、平心、温柔等,副教授(副研究员)杨鸥、高云、许锐、慕羽、孙晓梅等,以及一批治学严谨、思想活跃的中青年教师,其中博士5人、硕士5人。

  5、社会舞蹈系

  北京舞蹈学院社会音乐舞蹈教育系于1988年3月筹建(简称社教系),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经过社会调研、专家论证和针对性培训班的教学试验,于1989年9月正式建系并面向全国招生,开始全日制学历教育。北京舞蹈学院早期的社教系设有三个学科:群文舞蹈、幼师舞蹈、少儿舞蹈(舞蹈考级中心)。1994年升格本科教育层次,首届设立的是舞蹈师范本科教育,1995年增设音乐剧学科的本科教育,1997年又增设国际标准舞学科的本科教育。1998年底学院教学机构调整,将中国舞考级中心、舞蹈师范教研室调离社教系独立建制。2001年底学院又一次教学机构调整,将音乐剧教研室扩建成音乐剧系,独立建制。该系也随之更名为社会舞蹈系。社会舞蹈系设国标舞学科、增设大众舞学科(筹建)。人才培养方向是国标舞、大众舞蹈专门化的本科表演人才和师资人才。2004年学院与世界舞蹈&舞蹈运动理事会联合成立wd&dsc北京舞蹈学院国际培训中心,拟开展国标舞、大众舞蹈的社会培训工作,由社会舞蹈系负责完备手续和筹建工作。

  编导系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前身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初聘请两位前苏联著名舞蹈编导大师查布林、古雪夫,先后举办了两期舞蹈编导培训班,招收30余名学员,培养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专业舞蹈编导人才。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北京舞蹈学院由中专改制为大学,1982年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贾作光副院长筹建编导系,招收首届编导专科班,组织院内外专家授课,编导专业在历史的呼唤中诞生,为编导学科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基础。1985年,编导系正式成立。首任系主任尹佩芳,招收首届本科生18名,聘请国内外20余名著名编导任教,首次引入现代舞教学内容。1988年,孙天路任系主任,在舞蹈编导教学、科研以及师资培养上打下坚实基础。1993年,吕艺生院长兼任编导系主任,邓一江付主任主持工作。成立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研究室,由公派留学回国的张守和任研究室主任。同年招收中国首届现代舞编导专科班,1995年,招收中国首届现代舞编导本科班。1997年,孙龙奎任编导系会付主任,中国舞编导教学与现代舞编导教学稳步建设和发展。2000年,张守和任系主任至今。编导教学、科研、教材、师资队伍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99年招收中国首届中国舞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03年招收中国首届现代编导专业硕士研究生,06年招收了首届舞蹈编导艺术硕士研究生,编导学科作为学院的重点学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教学及科研成果。近半个世纪过程中,编导系在挖掘、继承与发展传统编导教学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教学与创作领域、完善编导教学体系,为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舞蹈创作人才,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鱼美人》、《小刀会》、《宝莲灯》、《丝路花雨》、《黄河》等一大批舞蹈、舞剧经典作品。[]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25293.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