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945章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四

第945章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四


  第945章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四)

  杨丽萍确定收官《孔雀》退居幕后创作不息

  2011年10月8日,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杭州出席“名人名企加盟杭州金海岸签约仪式”时表示,作为舞台表演的舞蹈家,《孔雀》将会是一个结束。“以后将退居幕后,投入创作中,将更多美好的东西留给人类。”

  【街拍】杨丽萍生活照【街拍】杨丽萍生活照(5张)【街拍】杨丽萍活动照【街拍】杨丽萍活动照(5张)【写真】杨丽萍近照【写真】杨丽萍近照(3张)

  艺术观点编辑本段

  关于舞蹈表演

  “过去的许多电视舞蹈专题片,缺乏舞蹈的视角,拍摄的方法仅是局部展示、过于表面化,与舞蹈的整体韵味不搭调。甚至于把舞蹈弄轻、弄飘,弄得不实在了。像姜铁红跳的《阿惹妞》电视上演过,现场看又是两回事。”

  “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杨丽萍“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安塞腰鼓,许多人都拍过,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棒了,原汁原味。不像有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了味。”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关于原生态舞蹈

  杨丽萍原生态舞蹈不是原始的

  以“孔雀舞”闻名的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至今,她的孔雀舞仍是舞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2010年年底,杨丽萍出席了“心动——肖全镜头下的杨丽萍”摄影作品展。据了解,1月14日至17日,她将重返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为艺术,杨丽萍始终忙碌着。

  据记者所知,国内很多人都喜欢舞蹈家杨丽萍,而且这种喜欢与喜不喜欢舞蹈无关,只要看过她的舞蹈《雀之灵》、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人,都会瞬间爱上这个在舞台上时如精灵、时如妖魅的女人。

  令记者惊叹的是,台下的杨丽萍依然魅力不减。坐在对面的她年轻、漂亮、高贵且与众不同。细嫩的皮肤让人很难相信她已年过五十;从头到脚,色彩鲜丽、造型新颖的民族服饰让她格外醒目;她的眼神里居然同时拥有自信、霸气与娇柔、妩媚几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修长的指甲更是她独一无二的标志。

  跳舞就像种庄稼

  杨丽萍

  当记者担心这个时候带舞蹈团的杨丽萍会不会为了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也在舞蹈中加一些迎合现代城市观众欣赏口味的元素时,杨丽萍的回答是:肯定不会。她觉得自己跳舞跟种庄稼一样,种的过程就是挖地、插秧、收割,然后卖出去就能吃饱。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她的舞蹈也是如此。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市场。

  杨丽萍认为,一个热爱并十分熟悉民族舞蹈的舞者才能将民族舞蹈事业很好地进行下去。只要拥有这份热爱、这份熟知,就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这些新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也会具有流行性,就像通俗歌曲一样流行,不一定只能存在于村庄中。因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还让村民“刀耕火种”的生活显然不现实。只要保留住民族舞蹈最根本的东西,接着创新,也许5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民族舞蹈还会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才是它最理想的未来。

  连母亲也不愿穿民族服装了

  各民族生活中的舞蹈,是杨丽萍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南涧彝族人会“跳菜”,这是那一带的彝族举行婚礼、丧事等活动之时必不可少的习俗。每一种活动所唱的曲调各不相同。村里的人生病了,要给他驱魔,全村人围着他跳舞;妇女生孩子,生不下来,全村人为给她使劲,也要围着跳舞……杨丽萍把这些舞蹈经过自己的少许改编,统统运用到了大型舞蹈《云南映象》中。还有某个村子里有一位70岁的老太太会打一套古鼓,从“盘古开天地”打起,这样打是“婴儿睁开眼”,那样打就是别的名字,总之有十几套打法,很讲究……这些神奇的美让杨丽萍目不暇接。

  杨丽萍杨丽萍认为,原生态的含义不是指原始的,而是原本的。这些原生态艺术记录并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可惜如今这些原生态艺术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甚至是非常糟糕的。杨丽萍告诉记者,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也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了。例如,就连她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当她吃惊地问母亲为什么时,母亲回答说是想学城里人。杨丽萍所创排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中所用到的被誉为“文物级”的几面巨鼓,是从云南边境、没有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德昂族村子里收集来的,因为其他村庄早就把这些“没用的玩意”烧掉了。古老的舞蹈在村寨中所剩无几,就连泸沽湖那里的舞蹈也是为了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才幸存下来。还有某个会唱“海菜腔”的村庄,村民们认为那些宝贵的“调调”太土了。但是,当《云南映象》把“海菜腔”介绍给广大观众后,这个村子很快出名了。当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也出现“海菜腔”时,村民们又开始唱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一些古老的民族歌舞才得以传承下来。

  靠作品养活自己

  杨丽萍杨丽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决定“试试看,能不能靠作品养活自己。”从此她如同农民种地不再领国家工资,从剧场舞台走向远疆村寨采风,行程达1万多公里,遍访发掘深藏民间的原始歌舞,睿智选用没有任何舞台表演实践、“土”得掉渣的山民做演员,身入人迹罕至蛮荒野岭探究佤族18种鼓的奇特敲法,一针一线亲手体验彝族女孩5年绣—套绣衣的复杂过程,收集600余套村寨纯手工民族绣服、180个独特面具和68面手工鼓,将仅有1位山寨太婆会打、濒临断绝的24套“神鼓”技法抢救融入舞剧中,竭尽心力撷取民间最本真歌舞精髓,与现代化舞台包装形式有机融合。杨丽萍自任艺术总监、总编导和女主角,编导出云南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原汁原味色彩绚丽歌舞得以薪传;继尔打造出几乎覆盖中国所有藏区最典型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藏谜》。

  杨丽萍早在1986年就因创作表演《雀之灵》等精妙绝伦舞蹈作品轰传遐迩,此后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太阳鸟》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并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名扬世界舞坛。面对功成名就的这—切,杨丽萍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再说年龄也大了,可她却在将要息影舞台的时候,偏偏独出心裁用正统舞蹈之外的肢体语言像哲学家似的诠释舞蹈,钟情于自然传达出天地间生命律动的原生态“野路子”舞,以美得令人窒息的肢体语言炫示天籁与人籁。

  杨丽萍蕙心兰质的杨丽萍表示:“鲜花、掌声、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倾尽毕生精力揣摩舞蹈。”评家喟叹杨丽萍舞蹈艺术“灵肉血脉连着根”,“飞得多高也与大地连着根,飞得多远也没有失去与家园的亲情。[]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25022.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