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174章 积极向上 三

第174章 积极向上 三


  第174章积极向上(三)

  悠悠飞《家庭手抄报》内容:

  荀子所说的“纵情性、安悉难、禽兽行”即是此义。所以人们主张将人的感官欲望控制在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范围之内。人的精神欲望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度的人重荣誉胜过一切,但过于看重名誉则是虚荣,他呼吁人们节制欲望,把握“无过无不及”的中间境界,把握因人而异的适度状态。中国清代思想家戴震谈到,要“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也认为有欲望则要节制,使欲望既不超过它应有的限度,又可以得到应有的满足。古往今来,许多有志有识有为之士,善始不能敬终,大都源于欲望膨胀而未受到节制甚至拒绝。因此,坚持积极向上必须学会拒绝欲望膨胀。以上是我所理解的积极向上的一些共性特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积极向上呢?

  首先,要做到十个“耐得住”:

  一要耐得住静。做积极向上的人,为什么首先要耐得住静寂呢?这是因为,万般丑陋事,多由浮躁生,动荡的岁月,变革的时代,最容易出现也最普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浮躁。提倡耐得住静寂,是提醒大家,在追踪时代步伐时,不要浮躁,不要在浮躁中向前走,而是应该把心静下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现实和未来每一步。孔子在谈到看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时总结出三种方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其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内心寄托。所谓“安”,按现代人的理解是“心安理得”,心绪宁静。古语说:“静若处子”,所谓“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它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照明月。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耐得住静是要静安人生之坐标。《道德经》十六章中有句话叫“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静心是行为之本,唯有守静处世,才能清静自省,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能观心,其妄毕见”(《菜根谭》),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专一,惟其专一,才能隐默自守,从从容容,心无旁鹜,一心专注于应做之事。“动以养身,静以养性”、“闭门思过”、“三省吾身”,指的都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摒弃俗虑杂念,排除外界干扰;进行反思,悟出真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净化灵魂的目的。诸葛亮在《戒子书》中写道“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庄子说,圣人之静,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于挠其心志,所以能静。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中国画之巨擘。还有巴金“闭门谢客”的声明,费孝通“关门盘点”的告示,许多名家学者都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天地。事实告诉我们,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是与轻浮焦躁全然有别的人格修养。心灵纯真,才可能远离烦恼、远离浮躁、远离痛苦、远离颠倒梦想;只有宁静,才会有非凡的创造。宁静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无声处听惊雷”。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比声嘶力竭更显力量。静能心明,静能神清,静能生慧,要想大智大慧,须由静做起,须从耐得住静寂起步。

  二要耐得住闲。对一个始终保持积极向上追求和始终践行积极向上理念的人而言,耐得住闲是又一个基本功。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积极与消极,向上与消沉,分水岭、分界线、试金石大都出现在一个人处于闲暇之时。只有耐得住闲的人,才是有可能站立成功巅峰之人。“闲”指什么?词典解释有四:对人而言,指没有事情,没有活动;对物而言,指不在使用中;对空间而言,指“有空”;对事而言,指与正事无关的事情。总之,“闲”的贬义远远大于褒义,例如“闲人”、“闲差”、“闲职”、“闲事”、“闲员”、“闲扯”、“闲荡”、“闲话”、“闲言碎语”等等。但从人生角度分析,“闲”却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就仕途而言(这里所说的仕途是广义的仕途,泛指从事任何职业、任何工种),闲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他闲”,一类叫“自闲”。他闲,指外力所致而使之的不得不闲,这类“闲”,主体为被动因素,客体,即那个致使你不得不闲的人是主动因素。这种闲一般表达为“赋闲”。自闲,指内力主使使己安闲。这类“闲”,主体是主动因素,是主体自身一种主动的,基本由个人决定的安定下来或安闲下来。虽然自闲也有因外力所迫不得不闲的无奈选择,但那种“自闲”可归列为他闲的一种,不是这里所说的自我主动选择的“安闲”。所谓“耐得住闲”之“闲”,主要指他闲。在人生的旅途上,在人生的长河中,一个永远保持积极向上阳光心态的人,一定是一个耐得住他人所致而被“赋闲”的人。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需要十分良好的修养,十分高尚的情操,十分坚定的意志,十分豁达的胸怀。为什么呢?因为闲分两类,闲致两形:他闲闲身,自闲闲心。当一个人心闲下来时,看云,云舒云卷;看花,花开花落;看水,水急水缓;看山,山隐山现。一切复归自然,以自然心看万事、看万物,自然无烦。无烦即无恼,无恼即心安,心安即理得,理得则顺而为之。因此,自闲关好过。身闲迥异。身闲常见之态为“身闲心不闲”。因为是由外力所使而不得不为之的赋闲,因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万事之外而忧事开合。由此,就出现了许多所谓“空怀壮志”、“怀才不遇”、“无报明主”、“报国无门”的词语。这种“怨”、“气”、“愤”、“郁”,往往成为“事端”而引发出一系列事件。“耐得住闲”,就是要耐得住这种身闲。首先,要做到“身闲心安”。为什么呢?因为自闲检验的一般是功力──自身的功力,即个人修养度等等;他闲检验的一般是定力──自身的安定力,即遇事、遇物时自己是否能够沉住气,是否能安下心,是否能定住神,是否能“神定气闲”,是否能“云卷云舒多从容,花开花落两由之”。一句话,是否能够耐住赋闲──不是在赋闲中沉论,而是在赋闲中崛起。集古往今来之大成,闲时有五法可予借鉴:一曰自省其过。即时常想一想,我为什么被赋闲,从自身角度看,自己是否有过失,特别是那些“自我不觉之过”,即自己并没有感觉到是过失的不当之处。二曰自拨云雾见其真。即自己打开心结,敞开心扉,拨开迷雾而见到真正的缘由,即“洞察世事”。因为被“赋闲”,一定会有内在的缘由,找出这些缘由而心中有数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三曰自我吃紧。即在赋闲时武装自己,为未来做好准备。四曰自辟蹊径。即从被赋闲中寻找到新的积极向上的路径,在另一个领域、另一个天地中,寻求新的生活和乐趣。五曰自然而为。即顺其自然,修身养性而求朴、求真,一切顺应自然之道,顺应非常之道,这样,才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从这种意义上说,“耐得住”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是自为的,不是他为的;是光明的,不是灰暗的。

  三要耐得住冷。“冷”,指受冷淡、遭冷遇、被冷落、挨冷嘲、看冷眼、吃冷饭、坐冷板凳。对人而言,冷很不好受。许许多多满腹经纶之士,才华横溢之人,战功赫赫之将,无数艰难险阻没有难倒他们,无数风霜剑雨没有击垮他们,最后却折倒在冷遇、冷嘲、冷眼、冷落中。与“闲”不同,“冷”对人的打击除了对才华、才干、才能的轻视外,更多的是含有一些对人格侮辱、歧视、鄙夷的成份。因此,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必须经得起冷、耐得住冷、受得了冷。其实,在人生旅途上,“冷”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避,都必然经历的一个“坎”。求职时遭冷遇,交往中受冷淡,做事时听冷嘲,分工时被冷落,工作中坐冷板凳等等,每个人或早或迟、或多或少都历经过、遭受过,从一定意义上讲,“冷”是一种必然:不了解你,你就可能遭冷遇;不熟悉你,你就可能被冷落。世界上只要有心理灰暗之人,你取得成绩时就可能受冷嘲;人世间只要有心术不正的小人,你就可能坐冷板凳。如同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后,有正即有邪,有明即有暗一样,有热就有冷,一个人的事业,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进步就是在冷热交替中完成的。如果认识到“冷”的必然性一面,就可能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心态、阳光的心态看待身边之“冷”,就会坦然直面“冷”,以阳光照亮“冷”,以火热感化“冷”。从另一个角度看,面对“冷”,心里有阴影正常,无阴影则不正常;心烦正常,不心烦则不正常;有失落感正常,无失落感则不正常;有痛苦感正常,无痛苦感则不正常。有阴影、有心烦、有失落、有痛苦才是正常之人,血肉之人,有情感之人,相反,则是神仙、天使、冷血之人。这里的关键在于,面对“冷”,你的阴影、心烦、失落、痛苦的长度多长。一个永远追逐阳光,追求向上的积极之士,阴影、心烦、失落、痛苦的长度较短,有的甚至是瞬间。俗话说,提起容易放下难。一个人的修养、内力、格调、品质不是顺时见,而是逆时见。因此,要努力缩短“冷风”、“冷气”、“冷遇”来临时的心理波动的时间长度。耐得住冷,关键取决于自信。倘若“自信人生二百年”,倘若信守“千金散尽还复来”,倘若坚信自己的能力、品质,就能够守住冷对心理冲击的底线,就能够在坚毅和乐观中“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历史上,此类例证不乏其数。韩信崛起、左公(宗棠)镇边即是明证。耐得住冷,最终取决于是否坚定一辈子被冷的心理准备。面对冷,保持一股热情可贵;但如果没有准备一辈子在冷中度过,即永远被冷下去,就不可能真正“耐得住”。从这种意义上讲,面对“冷”,既要耐得住,也要耐不住。所谓耐得住,是说要准备永远被冷下去;所谓耐不住,是要知道自己最终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而主动地、积极地追求向上的人生。与“闲”一样,要善于避开致冷主体,在另一个天地中,展开灿烂的一生。文王演易、稼轩为文、朱耷书画即是说明。

  四要耐得住下。这里所说的“下”,是指职务的低下,位置的卑下,处境的空下。耐得住“下”,就是要积极面对职务高低、位置轻重和处境优劣。从社会经历角度看,一个人刚踏入社会,刚涉足新境,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地看“下”,心甘情愿地处“下”,自动自觉地安“下”。[]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18451.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