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仙凡女神悠悠飞 > 第164章 游子想家 三

第164章 游子想家 三


  第164章游子想家(三)

  浙江绍兴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古代江浙一带,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广东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县读书人旧时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开封自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开封菊花花会。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重阳之乡

  2005年12月4日,该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2006年3月,上蔡重阳习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国际风俗

  韩国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

  日本

  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名人诗赋

  著名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佚名)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客中九日(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3]

  重阳节(张志真)

  酥糕美酒细品尝,赏完桂花赏菊黄。

  亲友同登清凉阁,望断晴空雁一行。

  相关文章

  浮生拾慧---重阳节(黄廷法文)

  中国民俗之中,重阳应是最古老的节日了,查其源头,可于《易经》中找到其得名由来。《易经》中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自然是重阳之日了。

  为中国古人所创设的节日,无一不意蕴丰饶,皆能体现出古人尊天地,敬鬼神,亲君师,孝宗祖,重亲朋的人本思想。其实也正因这种内在文化暗合着人伦道德,顺应着君主思想,才得以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扎根形成并发扬光大,从而完成了其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体系。资料显示,重阳得名于易,始于春秋,兴于汉,至唐时又被钦定为国家正式节日,算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然并未受到地域和民族差异的影响,各地庆祝活动和仪式也大同小异,比如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形式,天下一统,有王摩诘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诗作为证。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里的节日,更多地糅合进了丰富的情感成分。七夕之夜,家家举首望明月,牵得红丝千万条。姑娘们在这一天里格外用心,期盼着能结得个好姻缘,或者能获得一双灵巧的小手。八月里有个仲秋,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古人受脚力的限制,很难完成今人夕发朝至般的快乐团聚,是以会有无数的天涯游子会在这一日里“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九九重阳,相聚在一起的家人欢庆春种秋收和家人团圆的幸福,但游子们更会在这一天里万般伤情。遥念万山隔阻的父母兄弟妻儿,感叹登高的队伍里却没有自己的影子,也只能于千里之外遥寄相思了。

  察今人所创立的节日,多显出今人内心的浮躁,这一点在我的《玫瑰》小传里有所论述,譬如教师节,譬如护士节、母亲节,再譬如地球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皆因平时损毁、忽视、冷落过多,才建节以试图拯救和回归。而所承袭的所有的为老祖宗们所创立的节日,却都朴素与华美并具,像一个个镶嵌在日历中的符号,召唤着我们感情的一次次回归,能够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憩与安宁,让荒芜的情感能变得细腻与葱茏。

  重阳,国立的老人节,在这一天里,我们能否停顿一下我们匆忙的脚步,让功名利禄暂时不再束缚我们的思想,回家看看,看看那些每日都在倚闾守望我们归来的父母。不用登高,不用赏菊,不用饮酒,任凭只是半日的膝前绕行,我们的父母就已经知足了。匆忙一年,难得偷来一日的清闲,回去过一个重阳佳节吧!

  近日读马致远的《夜行船·秋思》,从字里行间里读到了关于重阳的另一番的感受。“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朝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人世匆匆,还是及时把握为好,马先生因而慨叹:“想人生有限杯,混几个重阳节?”大约那时的马先生,还没有体味到我们今天给重阳节新添的这种尊老敬老的特殊况味吧!

  日本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草の戸や日暮れてくれし菊の酒”、“山中や菊はたおらぬ湯の匂”(《奥之细道》里对山中温泉的赞赏)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下面这几则都是有关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重阳无雨一冬晴。

  重阳节,又试话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劳?虽则系如画嘅秋山,游吓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阳个日,至晓得风骚。你话敢样就可以避灾,亦何不大早。点解你单身前往、又试剩落个的妻孥。开讲话一部通书,都唔睇得到老。况系个的区区陈迹,重驶乜咁心操。既系你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你去做。唉!悭吓脚步,何苦去寻烦恼。不若静坐思量,想吓边一样可图。

  九月九,个个都去登高,你睇个班嫩仔,走得气嘈嘈。放起个只纸鹞在高处舞,扶汉声声(响弓声),唤起个的懦夫,总系企在个处风头,须要努力正好。虽有声威,可惜你未满羽毛,怕只怕失足云霄,个阵就遗恨万古。咪估个条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个佬流灾流难,边处唔流到。唉!难把身世顾,只望得天怜悯,俾你有点功劳。

  定老年节

  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草案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规定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在保障老年人财产方面,草案规定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骗取、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与的财产。草案对家庭养老作出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以居家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赡养人对患病和失能老年人给予医疗和照料的义务,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老年监护制度。

  此外,草案对现行法关于家庭成员纠纷处理,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侮辱、诽谤、虐待、遗弃老年人法律责任的条款作出修改完善[4]。

  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5]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6][]

  温馨提示:

  在U小说阅读网发布,本站提供阅读,同时本站提供全文阅读和仙凡女神悠悠飞txt全集下载。仙凡女神悠悠飞在手机wap站同步更新,请使用手机访问m.阅读。


  (https://www.uxiaoshuo.cc/41/41500/2518440.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