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29)

戏说中书街(29)


戏说中书街(29)

        二十九、进入翰林院

        真实的历史远远比作家编撰的小说更精彩、更有趣。因为那些曾经鲜活的历史人物在那曾经辉煌的历史舞台上轮番上演过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大戏,只是因为当权者的立场、史学家的喜好、以及时代的要求不同,故事的编排就会出现要么歌功颂德、要么口诛笔伐;要么耳熟能详,要么选择遗忘。于是,就有了遮蔽望眼的浮云,就有了伪造和篡改,就使得那些远去的、本来就纷繁错乱的历史更显得扑朔迷离。

        也许,大明王朝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远去,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经化作标志性的历史符号,可是像张居正这样的历史人物正是清醒而公正的解析明代那段历史的最好切入点。细节是历史的表情,而一切丰富的表情往往最终表明历史的真实。或许,历史的真实早就石沉大海,无从寻觅,但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再综合当时各类人士的文章,文人笔记,稗官野史的记录,经过柯学的分析考证、去伪存真,还是可以还原一些历史画面的。

        无论是在《百家讲坛》的讲座上,还是在有关张居正的传记或者小说作品中,所有的学者都把张居正十三岁那年的第一次院试的落榜说成是慧眼识珠的顾麟担心他年龄太小,若让他中举入了官场,将来的成就堪忧,不如趁他年龄还小,让他早早受点挫折,对他将来的历练定有好处,所以才有意不让张居正上榜的。

        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此处有假,而且所谓“落榜见天才”更是荒谬,查一查古往今来的科举历史,只有拔高的,却无打压的,即便是因为某种原因,没能名列一甲,上榜也还是有的;更况且古今中外官场上除了上司赏识提拔,论资排辈很正常,资历更是重要考核条件之一,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正是这样鼓励的。

        这样不经推敲而出的情节基本上都是出自张居正自己之口,所以才有顾璘第一次跟他相见:“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张太岳集卷三十五与南掌院赵麟阳》),不录取他是有苦衷的。张居正还若有其事的回忆说:“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张太岳集卷三十五与南掌院赵麟阳》)。而且还有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即便是第一次是有意让年少的张居正落榜,那三年之后的第二次呢?二十岁的张居正为什么会一再名落孙山?恐怕不能再用唯恐年少、有意而为搪塞了之吧?

        府试三年之后,张居正院试一考未中,六年后的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已经二十三岁的张居正终于金榜题名,中二甲第九名进士,在紫禁城的殿试中,也能脱颖而出,授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工作。这是张居正踏上官场最为坚实的一步。因为明初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利,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现在的办公厅。而想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必进翰林院,明代的翰林严格规定必须是进士出身,而入阁拜相又必须有翰林院的经历,也就是常说的“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纵观明代的内阁宰辅共一百七十余人,其中九成以上都来自翰林院。翰林院虽只是五品衙门,却融政治、文化、教育于一体,既是国家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职官机构,又是国家储备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举足轻重。张居正这位刚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不过就是一名没有官品、也没有地位的学生,学习国家的有关典章制度、行政运作,三年期后考试以后或留任编修、检讨等史官,或出任御史、给事中等言官。

        不过,一般而言,庶吉士出身的官员基本上日后都能身居要职,只要仕途顺畅,必能跻身显贵。因此,庶吉士又被称作是“储相”。身为储相之列的张居正在翰林院并非一味死读书,而是利用与高层人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联络感情、编织关系网,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明代内阁从严嵩与夏言、徐阶与严嵩、高拱与徐阶的首辅之争,深知政治斗争之冷酷激烈,阴谋诡计之集大成,也为他日后的首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于是,明代内阁即将进入在张居正时代。


  (https://www.uxiaoshuo.cc/32451/32451244/92957542.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