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小说 > 剑破诸天 > 17考场

17考场


  天晴日列,难觅微风。太学院内正殿藏经阁前广场花园的大树下搭了几座凉棚,城阳王元徽居中而坐,两边尚书令王涌、尚书仆射兼礼部元顺、黄门侍郎、太常丞、博士祭酒等部分官员坐陪,其他博士等都两厢数下站立陪同,博士助教等都站立在各个学堂门口。正殿前面广场正中摆了桌案,上铺笔墨纸砚,也有一把大伞遮日。城阳王具体的职务虽然比王涌小,但他担着皇家的王爷爵位,加上一些三公九卿的荣誉虚线,品级要高许多。

  不一会太常崔明坐轿从皇宫而来,后边跟着属吏。他手捧着一个朱纸封的盒子,内盛着考题。到了近前,崔大人对王爷和各位大人见礼后,把考题当众打开,铺在院中的桌子上。然后博士祭酒钱决点手一招,只见从博士中走出一位不到20的助教来到案前。此人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一看便知少年才俊。他前后看了看题目,略微深思一下,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刷刷点点一会儿一张副卷顷刻而就,接着此人一鼓作气按每堂一张副卷全部誊写完毕。

  祭酒领两个博士检查一遍,丝毫无误,看看日规,时间差不多了,转身对城阳王深施一礼:“王家千岁,时辰已近,是否发卷”元徽点点头“开始吧。”

  太常丞对属下把手一挥,小吏门每人捧了一张卷子分到各个学堂里。各个助教把题目悬挂在博士讲桌后面的墙壁上。不一刻时辰刚好,祭酒吩咐敲钟,一个博士助教对大院门口里侧的铜钟边的小吏一招手,那个人连忙摇动钟绳,接着悦儿的钟声响起来。每个学馆考场的助教吩咐一声:“开始!”考生们便展开卷纸,提笔答题。

  元徽闲来无事,一边乘着凉,一边点手道:“请刚才誊写的博士助教过来一下。”

  祭酒忙喊:“伯起,过来见王爷。”只见那个青年走过来,对城阳王深施一礼“晚生魏收参见王爷”。

  “不必过谦,刚才看你略展才华,颇有士族大家风范。令尊何人?”

  未待收答,太常崔明说:“此兵部侍郎魏子健的公子”“哦!”在这些王爷中,元徽粗涉书史,颇有吏才,最能与文人士族接近“我早听说魏健之子有曹植之才,七步成诗,今日一见却又笔如龙蛇,果然名不虚传。伯起,今年有多大、做太学博士助教多久了?”

  “回千岁,刚行冠礼,进太学已有三载”“可独授教否?”

  祭酒钱决补充说“已有一年了,其才思敏锐、见解独到,颇有名望,学生趋之若鹜,远近辩者满堂,尽皆叹服。”“如此说来,”城阳王看看左右,兴奋的说:“我朝爱惜人才,不拘泥年齿,我看就去了助教二字,晋博士吧。王大人、元大人你们看呢?”

  元顺素日因城阳王贪婪轻浮而对其十分蔑视,今日见他提拔拉拢自己的人更十分反感,但因自己也喜欢魏收之才,便不置可否,闷闷的点头同意。王涌为尚书省最高长官,主管六部,平时与元顺、魏健关系都不错,见元顺同意,也便附和称是。

  “快谢城阳王,你乃我北朝最年少的博士,若非王爷一心为国爱才选材,哪有破格之事。”博士祭酒赶忙提醒魏收,魏收连忙一弓扫地,众皆帮着答谢。

  考场内,寂静无声,学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答题。孙云看看题目,果如常先生提示,便提笔而写。一开始倒还顺利,但后来写着写着,遇到一个测试典故的题目,问“一孔之见”出处以及与五经的哪部书的一句话意思相同,并写出文章的名字和那段话原文。孙云看了题目一下有点发蒙,一孔之见就是井底之蛙的意思,但那是庄子的书籍,不在五经当中。而且这典故好像和自己的身世有某些相似,一时间思绪如脱缰野马蔓延开来。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变化太快了。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乡村的学生,如果生活平静的过下去,可能在县里谋个曹掾小吏做做,或者朴实一点做个教书先生,自己会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优秀的书生,一个孝顺的人子,一个尽职的公差,一个受到尊敬的教书匠,总之是默默无闻,平凡而安静。

  但是为了参加太学大考,一下子离开了熟悉而安静的乡村,而这一出来感觉一切都变了,自己人生轨迹像溪水入河,接触了更多的大千世界。而这个世界太大了,自己原本是井底之蛙,偶然蹦出,才知道自己的多么渺小,多么不适应。与此同时,自己的责任却更大了。首先自己要印证远古墨家的传承,需要重建师门;要继承前代家族的遗志,需要振兴家门;还有家乡百姓们的寄托,需要造福乡里。压力来的太突然,自己从此以后将会不能停下脚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以前努力的学习,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和素养,从今以后不努力根本就不行,而且不再为自己。这一切仿佛一梦惊至,又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

  孙云失神的想着,不觉汗水湿透了衣衫。田俪在他的侧面,正答题,忽然扭头看见孙云走神,起初还没在意,以为他在思考,但发觉孙云神色不对,感觉应该是一时紧张忘题了。但是考场上也不能说话提醒,急的她眉头一皱,便把压纸的木板装成无意间打落,正好掉在孙云的脚边。孙云被突然的响声惊扰,回过神来看见田俪用手在卷子上先横画一道,然后往上一抹,接着往下一指,孙云明白意思是不会的先放一放,答后面的,注意时间。孙云点头示,为了怕助教误会,赶紧低头答题。田俪也顺势捡起木板专心应答。孙云再看看题目,突然想起《礼记?学记》的孤陋寡闻就可以,于是努力使自己凝神静气,把杂念抛开,完成答题。

  很快午时三刻即到,祭酒示意城阳王时辰差不多了,元徽点头。祭酒吩咐敲钟。随着钟响,各堂助教高喊时辰到,考生停笔。学生们依次站起,排着队退出考堂,陆陆续续进到操场排好列。待助教门收回卷纸,排成一排,都统一放到箱子里,由太常属吏封好带走。接着城阳王、官员们与全体师生行礼之后,鱼贯退出。祭酒宣布解散,学生们才欢呼一声散开。

  校园里立刻被学生们的议论声音掩盖,各种叹息的、疑问的、高兴的、关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田俪问孙云:“子细哥哥,你刚才怎么了?”听了田俪的问话,大家赶忙围了过来。

  孙云说:“刚才我看考题,似我们平时所学,又似乎杂乱,一时犹豫来着。看来平素我们看似学的很好,其实一点不扎实,而且也不会灵活运用。这次走出来才知道原来我们闭门穷经,正应了刚才的考题,实在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

  “大云所得对”李辰说:“虽然我们老师是经学大师门下,但我们地偏乡远,难免闭塞。所以我们才到天子脚下增长见识。但愿我们都考进太学,我听说这里的太学博士都是全国顶尖学儒,而且还有机会与南朝学儒交流。到时候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王先说:“也不怕。反正我们就是学生,只要有机会和高手学习,就有机会和他们比肩。关键是卫明刚说的,我们必须都考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对了,你们答的怎么样,我觉得虽然题目绕了点,但好在我都答满了。”

  大家闻言都点头称同感,杨炯说:“以我看,现在不必想他了,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也考完了,后想也没有意义。揭榜要等几天,我们称这几天轻松轻松,不如到哪溜达溜达。”

  一会儿看见几个同乡正在一起正议论呢,互相一问,他们好多人没有答完,和孙云一样,中间碰到卡壳了,有几个还掉了眼泪,已经开始想着回家挨父老乡亲的挖苦埋怨了。孙云说:“别想那么多,现在还没到哭时候,一切等发榜的时候在说罢。咱们先出学校和外边的亲属还有亭长他们告诉一声,省得他们惦念。”乡里的同学们听了便一起向校门走去。

  这时听见后边有人喊:“你们在这里呀!”回头一看是卢静、郦影、昌浩和李真,这边还有杨家姐弟正好也过来。大家互相介绍了一下,卢静问:“你们答得怎么样啊?”每个人都说了一番,感觉基本相似,只要平时刻苦学习,都能应答,但答题深度看自己的悟性和理解了。

  议论了一会儿,卢静说:“噢,对了,前几天说好了,考完试到我家吃饭,今天怎么样啊?”孙云说:“改天吧,一会我们还要和乡里来到人通报通报情况呢。”

  “那好等你们,还要和你们学剑哦!”田俪又爽快的答应说:“没问题,杨琼和杨蓉也是武将世家,都会剑术的,到时候一起切磋。”“太好了!”大家说着,一同来到太学院门外,京城考太学的都是官宦子弟,门口各家车马排成一片。大家找好各自的车子,纷纷离开太学院。

  大院里,学子们逐渐散去,有告假走亲访友,有回后院客堂寝室休息。这边博士们也收拾收拾准备休假。每年暑期都送走一批老生,迎来一批新生。老生优秀者直接封为郎官到各府衙或黄门后差补缺,成绩一般者回到原籍,家族背景好的继续进行秀才孝廉测试,不济的就做私塾先生了。新老交替的当口,除了新生入学考试,博士们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今天有个特别的事情,大家还要庆祝一下的,就是魏收从博士助教被晋级博士,这是天大的喜事。按北朝制度,博士要在40以上才能担任,助教也要30左右。魏收一个人把这两项规定都打破了,成了太学最年轻的博士,不但俸禄翻倍增加,名声更是一日千里。

  大家为他道喜,他也知趣一定请大家客,尤其对祭酒大人,说不尽的感激。


  (https://www.uxiaoshuo.cc/302/302901/1725375.html)


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